9/17,阿玉從學校帶回一個美美的袋子,還有一本教育部送的書,叫做『我不想長大』,作者是朱里安諾,格林出版社;
另有一本小冊子,說是給家長看的親子閱讀書。
媽媽比較感興趣的是本子後面的扉頁,裡面有65本繪本書的簡介,
表格中有一欄是【已/想/未閱讀】的勾選,
經由阿玉的統計這65本書,看過的有17本,27本是想看的,
媽媽覺得不要掃孩子的興,馬上就到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。
哇!誰知折扣只有9折,找到83折算是很便宜了。
可是,一樣是陳致元的新書『阿迪與朱莉』,
在誠品特價79折,其它書到信誼買也有7~85折(在南昌路巷子裡一家叫采石圖書的更便宜,不過書沒齊全!),
嗬嗬,實在下不了手,只好意思意思買幾本。
雖說教育部是為了提升閱讀而拋磚引玉,
讓家長們都可以遠離電視多些時間出來陪孩子閱讀,但現今學前教育已十分重視這一塊了。
從胎教到小寶寶閱讀,再大一點的孩子,幼稚園也有親子共讀的設計,每禮拜一次。
甚至,許多專家學者也沾上這一塊而大大受惠呢,
盡開專欄寫文章,大家沒看到不務正業的洪蘭教授不也因此紅透半邊天嗎?
還大力告誡父母們只管把孩子丟到圖書館去 包準長得又好又強!
專家學者們要求現代的父母要好好和孩子建立共讀一塊,
不論是吃飯、睡覺、坐者、躺者、趴著,所有可以擠出來時間都來共讀吧!
在媽媽看來,某種程度似乎也有點走火入魔了。
好像以為看很多書,這樣就能提升孩子品格、提美的鑑賞、提升寫作表達的能力,甚至以為這樣就盡到父母之責了?
話說某日巧遇朋友和他的孩子
這孩子原本還乖乖地在看書,過了半個鐘頭開始不安份了,
爬上爬下,一個鐘頭後開始失控了,
誰知,這孩子突然踢出他的鞋子,
咻地!飛到對面的先生~~的身旁掉下來,
幸好沒砸中人家,後果真是難以想像。
提起這件事當例子,並不是在質疑閱讀本身;當然,閱讀是件很棒的事!(別忘了媽媽超愛迷小說的)
而是在想,光講閱讀......那家庭教育背後最重要的身教呢?
當然閱讀對孩子有諸多好處,郝廣才先生在其演講繪本的好處時,就不斷提及且媽媽頗為認同,
甚至藉由他說的幾個特質來觀察自己的孩子,從中發現閱讀繪本所帶來的潛在影響,真的很受用。
不過重點是,任何事情必須適可而止,保持中庸之道,
像這65本繪本書的出現,媽媽所擔心的是量化,而非質感!
為了拼完這65本,大人得使出渾身解數,到任何可用的資源去把它們挖出來,
然後,會不會像是集郵一樣呢?
若不在這65本繪本之列呢,就無法臚列其中?
還是教育部也得兼顧這些出版社的生存呢?
~~~這是媽媽有感而發的牢騷。
學校老師也請小朋友回家挑三本書,帶到學校充當教室圖書館的貨源,
阿玉興致頗高地挑了『築巢』(繪本館)、『活了一百萬次的貓』(上誼)以及『魔法校車~中國大遊歷』(遠流),
這三本書都不在65本書單內,卻是孩子的最愛,
她選擇這些要到學校分享,這份心意是值得肯定的。